首页

飞鱼S

时间:2025-05-26 05:50:04 作者:《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报告(2025)》发布 东部城市领跑 浏览量:26793

 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最新发布的《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报告(2025)》(以下简称报告)显示,当前我国城市网络形象整体呈现出“东部城市领跑、中西部核心城市多点开花”的特征。北京、上海、重庆、广州、深圳等城市综合表现优异,占据总榜前列;厦门、宁波、中山、大同等城市凭借独特优势在传播维度实现“破圈突围”,引发广泛关注。

图为超大城市网络形象指数。主办方供图

  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中国传媒大学、中山大学等院校共同编撰并于24日发布。作为国内首个系统性评估城市网络形象的研究成果,报告围绕城市传播、城市文化、城市经济、城市生活、城市治理五大维度构建评估框架,全景式呈现全国105个大城市的网络形象建设成效。

  报告显示,在城市传播网络形象维度的排行榜上,上海、北京、重庆、广州、深圳、天津、成都、杭州、哈尔滨、厦门位居全国前十。在城市文化网络形象维度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重庆、西安、成都、杭州、天津、南京、武汉位居前十。在城市经济网络形象维度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苏州、重庆、广州、成都、杭州、南京、宁波位居前十,强劲的经济实力与多元的产业布局使这些城市自带流量引擎。

图为特大城市网络形象指数。主办方供图

  报告指出,一些网红城市正在通过“文化场景再造+数字技术赋能”,实现向“长红城市”转化;超大城市呈现要素集聚优势,大量“小城故事”也打动了越来越多向往“诗意栖居”和渴望“从容安居”的网民;不同规模城市治理效能协同提升,印证了“全国一盘棋”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显著成效。

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表示,该报告构建了对城市网络形象科学评估的框架,促进了城市网络研究深度拓展。通过整合传播学、社会学、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,报告将抽象的城市形象转化为可量化、可比较的指标体系,为城市治理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工具。

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、该课题组负责人卢家银表示,从重庆的“魔幻8D网红之都”到十堰的“小城逆袭”,从中山的“国际传播”到晋江的“县域传奇”,中国城市正以多元姿态在数字空间中书写现代化答卷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网民反映“内地学生在港就读买不了学生票” 国铁回应

毕业后,曾繁兴开始了他的外交事业,先后被派往毛里求斯驻法国、比利时使馆和英联邦基金会工作,前后共20年。52岁时,曾繁兴返回毛里求斯继续在外交部任职。53岁时,他当选为毛里求斯工党总书记。1995年工党再次执政,57岁的曾繁兴出任艺术和文化部长一职至2000年。

央行:2023年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461.09万亿元

3。坚持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。推动重大生态环保改革举措优先在自贸试验区试点,指导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。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自愿碳减排,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。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,探索完善环保信用评价与修复机制,推进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。深入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,支持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。拓展“三线一单”(生态保护红线、环境质量底线、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)应用场景,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生态、大气、固废等环境管理的支撑,促进产业发展绿色转型。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和行业环评管理效能,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效力。在大气环境容量偏低的区域,涉气重点行业落实好产能等量置换要求,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结构。

中国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原党委委员、副行长彭家彬接受审查调查

沅陵县委书记刘向阳表示,此次全民阅读推进季旨在赓续中华书山文脉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、助力书香沅陵建设,让崇尚阅读、热爱阅读成为市民生活新时尚,让脉脉书香成为城市文化新底色。(完)

成都父亲为女儿“种”出热带水果园

11月19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,当地时间18日,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宣布他将提名肖恩·达菲为下任美国联邦政府的交通部长。

“十大公民举报案例”案例二:龚先生规劝2名朋友主动投案自首

李强强调,人工智能发展迫切需要各国深入探讨、凝聚共识,共抓机遇、共克挑战。中国愿与各国一道,推动人工智能更好服务全球发展、增进人类福祉,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智能未来。李强提出三点建议:一是深化创新合作,释放智能红利。促进技术联合攻关、数据跨境流动、设备自由贸易和设施互联互通,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交流合作,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,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、产业发展持续突破、智能红利更大释放。二是推动普惠发展,弥合智能鸿沟。携手打造开放、公平、非歧视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,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,推进网络、算力、数据等普惠化,为广大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提供低门槛、低价格的人工智能服务,实现更大程度的数字包容。三是加强协同共治,确保智能向善。加强发展战略、治理规则、技术标准等对接协调,推动建立普遍参与的国际机制,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,确保人工智能发展安全、可靠、可控,始终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和价值标准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